无偿献血小知识(一)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为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2004年6月14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日。之所以选中这一天,是因为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一、无偿献血的意义:

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无偿献血既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己的善举,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可以帮助那些急需救治的病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献血会影响健康吗?

有人担心献血会影响健康,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左右,即每千克体重有70-80mL血液。血液的新陈代谢活动非常旺盛。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到全身总血量的5-10%,献血后身体会自动调节,使血流量很快恢复正常,同时还会刺激身体的造血功能。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其余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献血后体内储存的血液会立即进入体内循环,不会减少体内循环血容量。献血后流失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内也会恢复正常水平;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则需要相应的周期恢复,血小板一般是2-3天恢复至献血前水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则需要7-10天恢复至献血前水平。 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刺激造血功能,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在法定的采供血机构,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来进行献血,对身体不会有明显影响。

另外,在采血过程中工作人员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所以说无偿献血是安全的,不会传染疾病。

很多人献血首先想到的是救死扶伤,义不容辞。然而,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无意中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我健康进行了"投资"。如献血对心脑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可预防、缓解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经常献血还可提高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