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慢是怎么回事?

临床上常有病人咨询医生:“我心跳慢,要不要紧?”咨询者中有经常体育锻炼的强壮年轻人;也有一运动就胸闷头晕的年老体弱者。“心跳慢”是病吗?需不需要治疗呢?今天就给大家揭开“心跳慢”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心跳慢”

“心跳慢”是指“心动过缓”。正常人静息心率应在60~100次/分之间,当心跳次数低于每分钟60次,即为“心动过缓”。

二、“心跳慢”是不是病?

心动过缓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1、生理性心动过缓

属于正常现象,常见于体力活动多的人群(如运动员、体力劳动者)、睡眠中的正常人。其特点是无症状,心率一般波动在40-60次/分,活动后可迅速上升以满足机体需要,不伴有传导阻滞及心电图ST-T改变。平时没有头晕、黑矇(即眼前发黑)等症状,并能排除其他心律失常类疾病,即可认为是生理性心动过缓。

2、病理性心动过缓

常由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引起。心脏传导系统相当于心脏的“电路系统”,如果“电路”出了问题,可使电活动传导中断或延缓,从而影响心跳快慢,严重时可导致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出现头晕、黑矇、晕厥、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烦躁等不适。

三、“心跳慢”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1、心电图

通过导联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可以判断心动过缓的类型,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

2、动态心电图

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跳,评估“心跳慢”的严重程度,并确定头晕、晕厥等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相关。

3、食管法心脏电生理

除用于诱发、终止、鉴别诊断心动过速外,还能测定窦房结、房室结功能,评估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

4、心脏彩超

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判断是否存在结构性病变,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有助于明确心动过缓病因。

四、“心跳慢”的治疗方法

1、生理性心动过缓

这类人群没有症状,且心率能够随着生理的需要增加,不会影响正常活动,一般不需要治疗。

2、病理性心动过缓

常伴头晕、倦怠、突发晕厥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主要有以下几点治疗方法:

①积极寻找病因及处理原发病

②对症处理

③植入心脏起搏器

综上所述,“心跳慢”并不一定是“病”,生理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若有头晕、倦怠、突发晕厥等伴随症状,则需考虑为病理性心动过缓,请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