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反复腹痛,当心是幼年性息肉在“作祟”!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加强,以及胃肠镜检查的普及,“胃肠道健康”一词屡次被推上热搜。“胃息肉、肠息肉”的概念已经耳熟能详,越来越多的成人体检也要求完善胃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及时治疗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化。
但大伙容易忽略或者说想当然的一点是“儿童、青少年不会长息肉,消化道息肉是大人才会得的病”。那么儿童,青少年会不会存在胃肠道息肉呢?答案是肯定的。实际小孩子也会长息肉,只是较大人少见,有一种息肉就好发于青少年,叫幼年性息肉病。
因为家长忽视的原因,孩子往往没有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导致息肉持续存在于体内,越长越大。有的患儿会反复出现肚子疼,大便不成形,甚至大便带血,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息肉也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近期,14岁的小郑(化名)因腹痛在家长的陪同下至消化内科二病区住院,经过管床医生详细询问才得知,小郑的腹痛其实已经有一年之久,小郑近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腹痛,家长怕耽误学业,一直未进行系统检查,近三日,小郑的腹痛加剧,于是前往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在消化内科二病区刘祖明主任的建议下,小郑住院进行系统性检查。通过无痛肠镜检查,刘祖明主任发现小郑的降结肠可见一1.5*1.5cm的大息肉,在与小郑的家长充分沟通,并安抚好其情绪后,刘祖明主任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为小郑进行了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将这一息肉成功剥离,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家属也终于放下了高悬的心,而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幼年性息肉。
那么究竟这种小孩子容易长的“幼年性息肉”,是何物呢?
幼年性息肉又称简单息肉或潴留性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大肠黏膜上皮错构瘤,通常发生在儿童时期,它们通常是良性的,但有时也可能发生恶变。幼年性息肉的症状可能不明显,包括轻度腹痛、腹泻、便血等;如果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可能导致肠道梗阻、出血等问题。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幼年性息肉非常重要。而幼年性息肉的治疗方法首选为结肠镜检查,它具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因为幼年性息肉可能与结直肠腺瘤或肿瘤共存,所以结肠镜检查极其必要。而且,内镜下切除息肉属于微创手术,有着精准操作、安全有效、快速康复的特点。
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刘祖明提醒广大家长,生活中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身体的细微变化,特别是当发现孩子大便形态改变、排便频率异常或出现便血、腹痛等症状时,务必及时带孩子到医院专科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刘祖明主任表示,肠息肉虽然大部分是良性病变,但也存在恶性潜能,通过结肠镜检查来明确病因,也是治疗息肉最安全,有效的手段。(消化内科二病区 马路遥)
下一篇: 胃癌中的恶魔——胃印戒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