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压力性损伤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是由于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皮肤及皮下组织无法得到充分的供血,长期处于缺血缺氧、营养不良状态,导致受压部位组织失去正常生理机能,形成水肿、感染、溃烂和组织坏死。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减退,皮肤失去弹性,皮下血管萎缩退化,血运状况不佳,更加大了形成压力性损伤的风险。

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详细讲解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临床先兆表现、可能出现的后果、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强调预防压力性损伤的重要性。侧卧时可采用枕头或翻身垫抵住背部和臀部,使脊柱保持伸展状态,同时保证体位的稳定性。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减少皮肤的刺激。患者所穿衣服应当柔软、清洁、干燥,出汗或污染后应当及时更换。

老年住院患者由于在住院期间长时间卧床不起,身体活动受限制,血液循环降低,皮肤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等均可导致压力性损伤,传统的压力性损伤的护理采用的是被动管理模式,往往是在压力性损伤形成后,甚至发生感染、溃烂后才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而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新型压力性损伤护理模式强调以预防为主,从患者入院开始即对可能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风险预警,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预案和干预措施。其中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有预见性、有针对性的护理预案和干预措施,是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关键。

对于老年住院患者采取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预警机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