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1.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前三个阶段,内容重点围绕患者参与医疗服务过程并作出医疗服务决策时所需知晓的全部信息。
2.医院实施健康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包括宣传手册、宣传海报、讲座、健康教育视频等。也可借助新媒体、信息化手段或平台,开展健康教育服务。 同时应将常规教育、及时教育和重点教育融入日常诊疗护理活动中。
3.科室应根据医护人员的临床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结合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开展分层次的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制度、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载体相关信息技术等。
4.应在患者入院时、住院中、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评估。评估内容应包括患者的病情、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患者及家属的文化层次、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并记录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结果。
5.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及家属需求,制定针对性、具体、明确、可行、可测量、可评价的健康教育目标。
6.在疫情防控状态下根据防控要求制定住院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计划。
7.医护人员应根据计划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7.1 入院阶段应至少包括病区环境、主管医护人员、住院安全、探视制度、作息制度、暂时离院制度、陪伴管理制度、医保制度等介绍。
7.2住院阶段应至少包括疾病诱因、临床表现、诊疗方案、给药途径、药物作用、用药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手术相关宣教(手术方式、风险、准备、配合等);饮食、运动和康复等指导;住院费用、耗材使用、自费项目以及其他需知情同意的内容;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
7.3出院阶段应至少包括出院后休息、运动、康复锻炼、饮食、用药、生活习惯及复诊事宜等。
8.医护人员应及时、全面、动态记录。记录内容应至少包括健康教育时间、内容、形式、效果评价、实施者签名等。
上一篇: 2024年特需服务费
下一篇: 告知医疗纠纷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