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健康科普宣传周:切胆保胆的前世今生(下)

首先,胆囊与生俱来,受之于父母,其用。这不仅仅是直觉和信念,胆囊的多样性已为医学科学所证实。

其次,保胆手术,特别是张宝善教授等发明得新式保胆,具有手术安全、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和复发率低等优点,而且还事实证明了胆囊结石复发与旧式保胆取石不彻底有关。
最后,人类已经显示了认识与防止胆石形成的无限潜能。有关结石再生,随访时间与结果相差悬殊,这与病人选择、适应症把握、治疗方法以及手术后处理等因素有关。

张圣道教授指出:"即使保胆术后再生率高达50%,那么仍有一半的胆囊保留下来也是有意义的。"因此,保胆取石治疗不仅在临床实践中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胆石病防止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云用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团队,已将保胆术后结石再生率降到了2%左右,更好地维护患者的健康。
‎真正的微创:
参照本文开篇所列的胆结石治疗理想标准,保胆取石基本满足条件。腹腔镜技术在胆囊切除的应用,属微创无疑,但人体结构与生理完整性以及患者的心合考虑,相对于保胆治疗而言,仍不是真正的微创。
保胆取石才是真微创,它不仅具备微创手术的所有优点,与胆囊切除的区别在于保留了胆囊的功能,实现了治疗疾病的同时保持了机体结构与功能的完整。
‎保胆治疗的时机:
‎胆囊结石成因及自然演变史告诉我们,结石的形成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连续的阶段
‎第一期——遗传期◇即先天性肝脏胆汁酸、胆固醇或脂类代谢异常;

第二期——化学期,出现致石性胆固醇和胆汁;
‎第三期——物理期,出现光镜下可见的胆固醇结晶,涉及胆囊内成核;
‎第四期——生长期,从小结晶成长为肉眼可见的结石;
‎第五期——临床症状期,出现与结石相关的临床症状,包括胆囊壶腹或胆囊管梗阻引起的典型胆绞痛症状、胆囊慢性炎症特异症状(消化不良、腹胀和上腹部…等),以及胆囊结石并发症所引起的症状(发热、黄疸、左上腹疼痛等)。
‎基于这一认识,可以广义地将胆结石的预防分为四个层次:
‎一级预防,防止胆囊结石易患人群产生结石;
‎二级预防,对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进行的处理,防止并发症发生或结石进一步增大;
‎三级预防,对有症状的结石患者进行治疗,防止或延缓胆囊失去功能或防止并发症;
‎四级预防,消灭结石后,防止结石再生。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出现之前,开术毕竟对人体的损伤较大,今人望而生畏,故大多主张出现症状才处理,结果病人大多在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或并发症才入院接受手术,加上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中老年病人身上,手术风险自然大大增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
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时代的到来后,自然缓解了人们对与胆囊切除的巩惧心理,使得越来越多的病人在症状的情况下接受胆囊切除。
有利的是,从整体上看胆囊结石病人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提前了,减少了手术难度和并发症;不利的是,受腹腔镜胆囊切除优点的鼓舞,出现了一批无视胆囊功能的"切胆专业户",结果胆囊变得越来越好切,越来越多的早期结石携带者失去了珍贵的胆囊,成为"无胆英雄"。
解决这一矛盾的策略是微创。胆囊结石的症状和并发症都是结石引起的,只要消灭结石,就能达到目的,无需连胆囊一起切除。而且在无症状期的胆囊功能比较好,保留价值大,手术难度低,病人的年龄相对较轻,手术的安全性也大。因此对于胆囊结石我们主张一现尽早处理;方法是:保留胆囊,清除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