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科学补钙?
在生活中,经常有老年人会问医生,我平时非常注意补钙,也会吃钙片,也补充维生素D,可是每年到医院做体检测骨密度,骨密度却每年都在下降,这个原因出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充分了解下老年人日常补钙究竟学要注意哪些细节?
人体约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1%的钙存在于血液、细胞外液和所有组织细胞中,起代谢调控作用。当血液中的钙不足时,骨骼中的钙可被动员入血液,反之,当血液中的钙增多时,多余的钙就会进入骨骼中储存起来。
1、补钙的量要充足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钙参考摄入量,50岁以上的人群钙摄入量推荐为1000mg/天,这些钙主要来源于日常吃的食物,如牛奶、豆类、肉类等,若这类食物日常摄入不足,则可考虑补充其他钙制剂。钙的摄入量是否充足对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是正确补钙的前提。
2、选择合适的钙制剂
一般来说,碳酸钙是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性价比较高的补钙制剂,但碳酸钙的吸收需要胃酸的帮助,在胃酸分泌正常的情况下,碳酸钙可以很好的分解出钙离子,供人体吸收。对于一些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或正在服用胃酸抑制剂的患者来说,碳酸钙则不合适,可选择其他较易吸收的钙制剂,如有机酸钙。
3、服用的时间有讲究
口服的钙制剂一日两次,以清晨和临睡前各服用一次为佳,但由于碳酸钙容易在酸性环境下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有些人吃完会腹胀或不断打嗝,如果出现上述不适,则建议把碳酸钙的服用时间改为饭后。如采用一日3~4次的服用方法,是餐后1~1.5小时服用,以减少食物对待吸收的影响。对于需要长期补钙者以间歇性补钙为佳,每服两个月停服一个月如此重复循环,同时钙和其他矿物质补充剂应分开服用。
上一篇: 老年人,要警惕“衰弱综合征”!
下一篇: 一日三餐、缓解便秘